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8-10-05
    进展与述评
    中国生物柴油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曾少军,李华林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485. 
    摘要 ( 1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介绍中国大力扶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前提下,从原料供应途径和技术路线选择两方面分析了中国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从原料成本、政策支持、生产技术和资金投入四个角度揭示了中国生物柴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产业规划、市场标准、技术体系和财税扶持等促进中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对策,并建议注意环境影响,充分发挥清洁发展机制和自愿减排机制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参考。
    油品深度加氢脱硫催化研究进展
    葛 晖,李学宽,秦张峰,王建国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490. 
    摘要 ( 19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汽油深度脱硫的关键是在脱硫同时避免辛烷值的下降和汽油收率的损失;柴油深度脱硫的关键是对反应活性最低的4,6-二甲基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中硫原子的脱除,并克服原料中多环芳烃和含氮物以及产物中H2S对脱硫效果的抑制作用。本文概述了汽油和柴油深度脱硫催化剂在工业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加氢脱硫催化剂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强调了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认识加氢脱硫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对研发超高活性及选择性深度脱硫催化剂的指导作用。
    石油化工过程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周 华,李秀喜,钱 宇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498. 
    摘要 ( 17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石油化工过程安全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综合性的述评与展望。介绍了国内外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生产关键装置风险评估技术、石油和化工过程的柔性设计、本质安全技术的应用。
    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的研究现状
    聂李红,徐绍平,苏艳敏,刘淑琴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05. 
    摘要 ( 1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开采过程中排放出大量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利用这部分煤层气对我国能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难点是经济高效地分离CH4和N2。本文从CH4/N2分离技术、变压吸附分离CH4/N2吸附剂和制备新型炭分子筛3个方面逐层对低浓度煤层气提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介绍了CH4/N2分离技术研究进展,对其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对比。概述了常用变压吸附剂分离CH4/N2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在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制取适合低浓度煤层气提纯用的新型炭分子筛的方法。
    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楚文海,高乃云,赵世嘏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12. 
    摘要 ( 17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强烈致癌物质——N-亚硝胺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研究发现饮用水氯化消毒之后会产生NDMA,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消毒副产物NDMA的形成机理,阐述了NDMA样品预处理技术,包括:液液萃取(LLE)、固相萃取(SPE)和固相微萃取(SPME),并详述了气相色谱、气质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等分析方法,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纳米锑掺杂氧化锡的研究进展
    龚 圣,李明子,皮丕辉,杨卓如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16. 
    摘要 ( 17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材料独特的光电机理;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纳米ATO粉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各制备方法的工艺路线与特点;并对纳米ATO在显示涂层材料、导电抗静电涂料、透明隔热涂料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最后,结合纳米ATO的光电特性,针对纳米ATO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菊粉生产新技术研究进展
    赵志福,朱宏吉,于津津,李 超,高贵彦,曾艺伟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22. 
    摘要 ( 17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菊粉因其在食品及生理上的功能特性,近些年来倍受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国内逐渐兴起。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在菊粉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新鲜菊芋的保藏方法、热水浸提工艺的优化、脱色过程的最新应用成果、浓缩过程的优化以及干燥方法的选择。简单介绍了菊粉的功能以及国内外加工的现状。
    脉动热管技术研究进展
    林梓荣,汪双凤,吴小辉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26. 
    摘要 ( 17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脉动热管作为一种新型热管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传热性能好,适应性强的优点,尤其在微电子散热、冷冻技术以及航空航天热控技术中都极具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脉动热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在综述有关脉动热管实验、数值模拟、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指出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脉动热管的多样化、微小化、实用化。
    高效好氧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郭振英,吕荣湖,孙惠东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33. 
    摘要 ( 19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好氧生物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出现许多高效的、可处理难降解甚至有毒废水的好氧生物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3种从不同方面实现高效降解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加压曝气技术以及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概括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这3种生物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搅拌槽混沌混合研究进展
    杨锋苓,周慎杰,张翠勋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38. 
    摘要 ( 1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层流状态下搅拌槽内普遍存在的混合隔离区,它的存在成为混合的一大障碍,而混沌混合的提出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混合效率。阐述了混沌混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动力学扰动的方式破坏流体颗粒运动轨迹的周期性。同时介绍了截止到目前关于搅拌槽内混沌混合的方法,主要有变速搅拌、偏心搅拌、往复搅拌等,对这些方法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都证明,混沌混合能很好地改善搅拌槽的混合效果,与传统的稳态搅拌方式相比,混沌混合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搅拌反应器中液相混合时间研究进展
    张庆华,毛在砂,杨 超,赵承军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44. 
    摘要 ( 1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搅拌反应器是一种在化工、医药、能源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设备。其中混合时间是表征搅拌反应器内物料混合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从实验测量方法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综述了近50年来对混合时间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混合时间测量方法和数值计算的发展方向。
    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研究进展
    张艳红,白志山,周 萍,汪华林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51. 
    摘要 ( 18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在甲醇合成、费托合成等工艺中的成功应用,气液固三相浆态床反应器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有关浆态床反应器方面的研究,包括:流体力学性能、反应器设计、固液分离以及产业化进程。详细地介绍了影响浆态床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压力、温度、气体表观气速、液体性质及固含率等对流型、气含率、气泡停留时间分布和传质系数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在浆态床反应器设计和固液分离方面的研究成果。
    环糊精包合作用组装大分子网络

    王 杰,郭旭虹,李 莉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56. 
    摘要 ( 16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可以组装构筑大分子网络体系。这种独特的组装方法交联模式简单、交联度易于调控,得到的网络体系既能为聚合物的缔合理论提供理想的实验模型,又能广泛用于黏度调节和药物控释。环糊精的独特结构及对多种客体分子的包合作用使其近年来成为分子组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以环糊精包合作用构筑大分子网络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链状大分子组装交联和环糊精分子管道结晶缔合这两种方法。
    聚苯胺的合成与聚合机理研究进展
    徐 浩,延 卫,冯江涛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61. 
    摘要 ( 2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聚苯胺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合成方法与合成机理一直是聚苯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聚苯胺的化学氧化和电化学合成方法,并对两类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综述。
    离子液体在碳纳米管功能化及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田 蓉,李少卿,万 丽,李 琴,李名剑,王贤保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69. 
    摘要 ( 1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离子液体具有低毒性、不易挥发、高的离子传导率、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等特殊的性质,近几年在碳纳米管中的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作者综述了离子液体近年来在碳纳米管的共价功能化、非共价功能化和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其优势及展望。
    酸性离子液体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敬娴,吴 芹,黎汉生,甄 彬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74. 
    摘要 ( 18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酸性离子液体及其分类,对酸性离子液体的特性进行了概述。综述了近年来Lewis酸性离子液体、Brønsted酸性离子液体、双酸性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对酸性离子液体的固载化及离子液体的酸性表征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酸性离子液体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磷对Ni(Co)Mo(W)/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影响研究进展

    周同娜,尹海亮,韩姝娜,柳云骐,刘晨光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81. 
    摘要 ( 1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Co)Mo(W)/Al2O3催化剂是工业中最常用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磷作为Ni(Co)Mo(W)/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中较为常用的添加剂,用于改善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本文从磷对Ni(Co)Mo(W)/Al2O3加氢催化剂孔结构、酸性、活性组分分散度等理化性能以及磷对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催化性能两个方面的影响对文献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对磷添加剂的研究结果、存在的分歧以及研究机会进行了分析讨论。
    桐油及其衍生物的改性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黄 坤,夏建陵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88. 
    摘要 ( 1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了4种桐油改性方法并且介绍了桐油及其改性衍生物在高分子材料应用中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桐油的Diels-Alder反应、Friedel-Crafts反应、氧化聚合和烯烃自由基聚合改性反应及聚合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桐油的改性方法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药物控释用智能水凝胶研究进展
    刘 永,崔英德,尹国强,黎新明,陈循军,张步宁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93. 
    摘要 ( 1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水凝胶在药物控释方面具有智能化、效率高和安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研究开发药物控释用智能水凝胶非常活跃,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药物控释用温度、pH值、葡萄糖、电场、磁场及光敏感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开发
    尼龙6固相缩聚——实验数据与模型数据的比较
    易春旺,王华平,王朝生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597. 
    摘要 ( 19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起始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含水量的圆球状尼龙6切片在不同温度和反应时间下的连续固相缩聚行为。结果说明了起始相对分子质量和温度对尼龙6的固相增黏效果影响很大,和模型得出的结论一致;而不同含水量和反应时间同样也会影响尼龙6切片的固相增黏效果。此外,结果还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切片的起始氧化温度远远低于模型推断出的起始氧化温度。实验结果为今后的模型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极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同时也为固相缩聚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溴化丁基橡胶/酚醛硫化树脂复合胶乳的制备与硫化
    周元林,付万发,谷 兵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01. 
    摘要 ( 2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溶液乳化法制备了固含量为9.3%的溴化丁基橡胶/酚醛硫化树脂复合胶乳。以海藻酸钠为膏化剂对复合胶乳进行了膏化浓缩,研究了膏化剂用量对膏化时间、胶乳固含量和胶乳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膏化浓缩胶乳粒径较大,膏化周期较长,一般需半个月左右才能得到实用的浓缩胶乳。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胶乳干胶膜的断面形貌,发现大粒径的膏化胶乳成膜后胶粒间可以较好地融合。通过涂布、烘干和硫化等工艺制备了厚度为 0.60 mm的复合胶乳硫化膜片,并测试了硫化膜片的力学性能和 H2渗透性能,结果表明硫化膜片的力学性能较好,其 H2渗透率较低,为天然橡胶的 9.64%、氯丁橡胶的 71.3%。
    Ni-La/γ-Al2O3·SiO2催化剂上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张利峰,王一平,黄群武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05. 
    摘要 ( 19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了不同La含量的Ni-La/γ-Al2O3·SiO2催化剂,采用XRD、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中加入La之后,能提高Ni的分散度。分别考察了水醇比和温度对La质量分数为5%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水醇摩尔比为4.0时,氢气选择性650 ℃时达到99.0%,CO选择性400 ℃时只有0.7%。还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整个100 h稳定性测试过程中不产生乙烯,氢气的选择性保持在67.2%左右,总积炭量仅仅为8.6 mg/(gcat·h),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积炭性能。
    N、S共掺杂改性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张兰河,刘丽丹,陈子成,于大禹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10. 
    摘要 ( 16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焙烧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光催化剂SxTi1-xN2-yOy。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SxTi1-xN2-yOy中S是以+6价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其掺杂方式是置换了晶格金属离子Ti4+形成阳离子S6+的掺杂;且由于S6+阳离子的存在,导致N1s出现宽化移动现象,N在掺杂过程中形成了N—C、N—S、N—O及Ti—N键。紫外-可见漫反射及表面光电压谱研究结果表明,SxTi1-xN2-yOy吸收带边为528 nm,对应的带-带跃迁能量为2.3 eV,具有明显的可见光催化活性,SxTi1-xN2-yOy仍为n型半导体。模拟太阳光下的光催化降解苯甲酸试验表明,SxTi1-xN2-yOy在可见光下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是未改性TiO2的2.8倍。
    将超声破乳法用于炼厂污油脱水
    蔡小华,王 超,周 游,董巍巍,吕效平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14. 
    摘要 ( 1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含水量(体积分数)高达54 %的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分公司提供的污油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超声波破乳技术进行重质污油的脱水研究。在确定破乳剂XDH和超声作用频率40 kHz的条件下,考察了声场中超声波参数对污油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声强、超声辐照时间、超声辐照后的沉降时间及温度、破乳剂的用量都有其最佳值。实验样品在处理声场中,加入150 mg/L破乳剂XDH,经413.5 W/m2超声波辐照5 min,再在70 ℃水浴中沉降60 min,污油含水率降至0.2%(体积分数)。
    苯酚羟化液多级萃取分离及磷酸三丁酯配合萃取过程
    冯惠生,陈文峰,任洪东,李 玲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18. 
    摘要 ( 16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和异丙醚(DIPE)两种萃取剂以及在不同剂溶比时萃取苯酚羟化液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采用磷酸三丁酯(TBP)为配合剂、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稀释剂研究了苯酚羟化液的配合萃取。结果表明:MIBK的萃取效果优于DIPE,MIBK为萃取剂时的最优剂溶比为1∶3,此时苯酚羟化液的三级错流萃取率可达99%以上。通过MIBK对羟化液的多级错流萃取过程模拟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此结论。采用TBP络合萃取苯酚羟化液,实验表明,萃取率可达到99.76%。
    操作条件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反应转变的影响
    由宏新,丁信伟,高国栋,阿布里提·阿布都拉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24. 
    摘要 ( 20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甲烷浓度、反应温度对甲烷在SOFC中反应由部分氧化到完全氧化转变的规律;测量了不同电流密度下,阳极出口气体产生速率;确定了甲烷浓度和电池反应温度变化时甲烷电化学反应由部分氧化转变为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门槛值,及该门槛值与甲烷浓度、电池操作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说明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门槛值与甲烷浓度成正比;甲烷浓度一定,温度升高,甲烷开始发生完全氧化的电流密度的门槛值也随之提高。
    松香型阳离子乳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张光华,解 攀,刘 静,李 慧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28. 
    摘要 ( 1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一种优化的松香型阳离子乳化剂生产工艺,以松香、三甲胺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采用单变量考察的方法探索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温度、溶剂对阳离子松香酯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乙醇为溶剂,n(松香)∶n (三甲胺)∶n (环氧氯丙烷)=1.1∶1∶1,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3.5 h的条件下,酯化率可以达到83.4% 。用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目标产物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并对松香有很好的乳化性能。
    超高浓度石蜡乳状液的研制
    蒋金芝,阎智勇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32. 
    摘要 ( 1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高浓度石蜡乳液,是蜡含量能达到50%的同时具有良好流动性、高度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的白色乳液。本文以工业石蜡为主要原料,采用特殊工艺和新型复配乳化剂,最终制得了环保型超高浓度石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新型复配乳化剂中各组分的比例、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搅拌速度对石蜡乳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乳化工艺条件:新型复配乳化剂为7%(以总固含量为基准的质量分数),乳化时间40 min,乳化温度为70 ℃,搅拌速度1700 r/ min。在此条件下,石蜡乳液蜡含量为50%,且稳定性、分散性、流动性较好。
    PVA-CMC-KOH复合碱性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二次锌镍电池中的应用
    魏祥晖,桑商斌,曾利辉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37. 
    摘要 ( 1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KOH为原料,通过溶液浇铸方法制备了性能良好的碱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通过考察电解质含水量、电导率与各组分的关系,得到其最佳配比为m(PVA)∶m(CMC)∶m(KOH) = 3∶1∶6。采用DTA和CV技术考察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碱性固态电解质在66℃的地方开始脱去自由水,在90 ℃后脱去束缚水(羟基结合水),350℃发生羟基缩合,分子内脱水。组装碱性固态电解质二次碱性锌镍电池,以不同电流密度2~10 mA/cm2充放电,在电压为1.93~1.95 V出现充电平台,在电压1.78~1.45 V出现放电平台。以5 mA/cm2电流密度进行充放电循环10次,充电效率第10次达到92%,表明电解质具有良好的性能。
    污泥含炭吸附剂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表征
    唐志雄,岑超平,方 平,陈定盛,李雪艳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42. 
    摘要 ( 14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先活化剂浸泡活化在干燥热解炭化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污泥含炭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污泥在活化温度为450 ℃、ZnCl2药剂和干泥质量比为0.7∶1、活化时间为1.5 h、锯末添加剂投加量为2%的条件下,制得的含炭吸附剂碘值在510 mg/g以上,收率>60%,比表面积>390 m2/g。由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孔径分布以微孔和中孔为主。
    高效氯氰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制剂的气相色谱分析
    范小振,孙继国,李国岭,张翠华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47. 
    摘要 ( 17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用程序升温法对20%高效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复配制剂进行了有效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马拉硫磷、内标物和高效氯氰菊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2 min、9.3 min和12.3 min;高效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9%和1.2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和100.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和0.9987。
    2,4-二甲基苯甲酸的制备反应机理探讨及合成工艺改进
    陈炳和,赵辉爽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50. 
    摘要 ( 2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新型光引发剂酰基膦氧化物的中间体2,4-二甲基苯甲酸,并对其合成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工艺革新,用次氯酸钠代替传统的氯气进行反应,并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对两步反应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即:物料配比n(α-氯代-2,4-二甲基苯乙酮)∶n(次氯酸钠)为1∶1.3,催化剂的苯扎溴铵的用量为15 mL,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温度为80 ℃。经重复实验验证,在该最优条件下2,4-二甲基苯甲酸的合成可达到平均收率80%。
    O-季铵盐-N,N-双长链烷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性能
    周景润,辛梅华,李明春,顾丹丹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54. 
    摘要 ( 16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合成O-季铵化壳聚糖的基础上,再进行N,N-双烷基化改性,得到O-季铵盐-N,N-双烷基壳聚糖。用FTIR、1H NMR、EA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溶解性能和表面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双亲性壳聚糖季铵盐与N,N-双烷基壳聚糖相比,水的表面接触角降低,亲水性能明显提高;产物除可溶于氯仿与四氢呋喃外,还可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冰乙酸中,表现出更明显的双亲性。
    应用技术
    甲醇精馏工艺及其塔器优化设计
    褚雅志,秦丽萍,王胜利,黄 熠,周三平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59. 
    摘要 ( 18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四塔甲醇精馏节能流程提出了四项优化措施,利用PRO/Ⅱ工艺模拟软件,进行了工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流程,甲醇回收率可提高约0.3%,预精馏塔能耗降低约7%;并根据工况研究结果和生产数据,提出了各塔合适的理论级数和操作参数,推荐了各塔结构形式、参考塔径、填料高度或塔盘层数。
    产品与市场
    中国氟化物行业现状及其市场分析
    杨华春,皇甫根利
    化工进展. 2008, 27(10):  1663. 
    摘要 ( 13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京ICP备12046843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94号
版权所有 © 《化工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邮编:100011
电子信箱:hgjz@cip.com.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